第(2/3)页 此时,陆军方面的一位年轻军工举起话筒问道:“对于特种作战而言,单兵装备的轻量化、隐蔽性至关重要。 这套技术能否应用于单兵作战系统?” 吴浩立刻切换画面,展示出一套战术背心的全息模型,上面密布着细如发丝的传感器:“我们开发了微型化的单兵人机交互模块。这些传感器可以集成在战术背心、头盔甚至作战手套中,实时捕捉士兵的神经信号与生理状态。” 他播放了一段山地渗透作战模拟视频,特战队员在脑海中下达“开启夜视”指令,护目镜瞬间切换模式;当心跳加速、判断遭遇伏击时,系统自动向队友发送警报并规划撤离路线。 “通过脑机接口,单兵装备的操作步骤减少了90%,在黑暗、复杂地形等极端环境下,信息传递效率提升4倍。” “此外,”吴浩补充道:“我们为单兵系统开发了‘战术直觉增强’功能。AI会持续学习士兵的作战习惯,当面临突发状况时,系统会将最优方案以潜意识暗示的形式传递给士兵。 例如在巷战中,系统检测到敌方狙击手潜在位置后,会在士兵视野边缘生成微弱的红色警示,帮助其在0.3秒内做出规避动作。 在模拟训练中,装备该系统的特战队员,生存概率提升了65%。” 随着吴浩的讲解,会场气氛达到高潮。 这也让其它军兵种的专家也都眼红了起来,纷纷开始向吴浩询问,这项技术在其它领域是否可以应用。 海军方面的宋总工率先举起话筒,深蓝色的潜艇兵制服在灯光下泛着微光:“吴总,潜艇作战讲究静默隐蔽,水下复杂的电磁环境和深海压力对设备稳定性要求近乎苛刻。 这套人机融合技术如何适应潜艇的特殊作战需求?” 吴浩轻点平板,大屏幕切换成潜艇内部的3D模型,幽蓝色的光带沿着舱壁蜿蜒流转:“针对潜艇环境,我们研发了‘深海神经节点’系统。 首先在硬件层面,所有电子设备都采用了钛合金与石墨烯复合外壳,能承受1100个大气压的深海压力,同时具备电磁屏蔽与声波吸收双重特性。” 他调出一段水下测试视频,潜艇在600米深海中急速下潜,仪表盘上的神经信号传输曲线始终平稳。 “在信号传输方面,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电磁波通信,改用中微子量子通信技术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