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自刘伯温斩尽龙脉,自今已长达整整一百一十年,这片土地早已诸道寂灭,灵气不存! 就连龙脉破碎后,逸散出的那股驳杂浑浊之气,经过百年间整座江湖无数武人的吞吐炼化,也日渐稀薄,所剩无几了。 王守仁的心学之道,虽不直接依赖天地元气,可他的肉身,却急需这最后的能量来滋养,来支撑他走完这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一段路。 王三丰忍不住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:“天地之大,尚可承载圣人之心;但这俗世间的五谷杂粮,却已无法支撑一位老人的驻世之身了。” 这四年来,他踏遍了龙场周围的千山万水,搜寻各种珍稀药草,甚至不惜耗费自身本源真气为王守仁炼药续命。 然而,这一切的努力,在王守仁那颗急速膨胀、仿佛要燃尽一切的心灵之火面前,终究不过是杯水车薪。 王守仁在院中踱步,一阵山风吹来,他的身形竟有些摇晃,步伐也开始蹒跚不稳。 可与这具衰败身躯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他那一双温润如玉的眼眸。 那双眼睛,清澈得不染一丝尘埃,明亮得仿佛能照亮人心,深邃得宛如星辰大海。 在王三丰的灵觉感知中,这位行将就木的老人躯壳之内,正有一轮煌煌大日冉冉升起。 那是一种纯净、浩瀚、令人不敢直视的精神辉光。 “这……这是心灵之光?!!” 王三丰先是震惊,随即脸上涌现出惊喜之色,他激动地喃喃自语:“快了!就快成了!” 话音未落,王三丰的身影再次化为一道残影,消失在深山之中,他要去再为王守仁寻觅一丝生机。 正德四年,深秋。 连绵的阴雨笼罩着龙场,天地间一片昏暗愁惨。 王守仁在屋檐下静坐,听着山中一位前来避雨的樵夫,颤抖着讲述一件惨事。 有位从京城来的吏目,带着一个儿子,一个仆人,前来此地赴任。谁知在蜈蚣坡下,三人竟相继暴毙,尸身被随意抛弃在荒野之中,无人收敛。 虽素昧平生,但王守仁听闻此事,心中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戚。 情有所通,物伤其类。 摇曳的烛火,将王守仁衰老的身影投在墙壁上,如一尊沉默的石像。 他悲悯这三位客死他乡的旅人,为其祭文悼念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