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是这样,电影怎么拍,能让观众快速理解剧情,进入故事中,其实是商业电影很重要的一环。 最好就是第一幕就把主线交待清楚,让观众对后面的剧情有所预期。 如果导演和编剧能出人预料,在后面剧情里创造出让观众觉得新奇的剧情,就更好了。 而国内的很多前辈,因为是文艺电影出身,讲故事喜欢收着,也喜欢慢慢的通过故事,来展现人物内心情感。 一些镜头、打光、和色彩,都能够作为表现人物的工具,因此老一代导演们往往在这方面,水平特别高。 这实际上,和商业片是完全不同的逻辑。” 陈凯鸽蹙眉道,“你的意思是,我们在镜头、色彩、打光上努力,反而是错的?” “当然不是,我不也在尽量的学,而且我的电影里,不也在用这些技巧么。” 陈麟风看着众人道,“我说的是思考出发点,和擅长方向的问题,各位都擅长讲人物,讲情感,但不太会把故事讲的简单易懂又吸引人,这我应该没说错吧?” 张一谋闷声道,“是没你会讲故事。” 如果别人这么说,那肯定是不服的,但面对眼前这位,有话也变的没话。 陈凯鸽眉头紧皱,“小陈你继续。” “我觉得吧,几位对于导演技法的水平已经非常高了,讲故事这块,又一时间不好扭转过来的话,不如扬长避短。” “如何扬长避短?” “这就要说到张导刚拍的片子了,想一个好故事不容易,这放到谁身上都一样。” 在众人“说这话之前先看看你自己”的眼神中,陈麟风不慌不忙的说道, “而历史中,好的故事,精彩的历史事件就太多了,只要别自己乱发挥,按着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,稍作改编,很轻易的就能出个好剧本。” 陈麟风这样建议,本心还是想让这些导演别太快落伍。 至少拍出一些能看的电影来,丰富一下观众的观影选择,别让一大堆纯烂片占领市场。 更高追求就是,万一这些导演真焕发第二春,在历史题材上上手了,也多是一件美事。 陈麟风还挺希望这些导演都支棱起来的。 群星璀璨的时代,陈导皓月当空,总好过陈导脚踢敬老院,或者时无英雄,使陈导成名之类的。 心里想着这些有的没的,陈麟风提议道, “张导擅长大场面,因此他拍了历史战争题材,那陈导呢,你不如也从自己擅长的入手。” “我擅长的?”陈凯鸽陷入深思。 “我举个例子,《霸王别姬》是通过程蝶衣等人的人生经历,来反映历史变迁,以小衬大,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也是历史题材的作品。 那么咱们换个时代,比如通过李白一生的境遇,来反应盛唐由盛转衰的历史,或者换成汉末、南北朝、两宋之交等等。” “华夏历史中有太多的精彩,这不就是天然的素材库吗?” 陈凯鸽听到陈麟风所举的例子,倒是心中一动,但他很快想到,自己之前拍过《赵氏孤儿》,就是历史事件,可还是没有取得想要的成果。 他提出这个疑问,让陈麟风有些无语,不等他回答,冯晓刚就开口了。 “你那《赵氏孤儿》问题太多了,不说别的,光是叙事节奏就很乱,前面太紧,后面又太散,赵氏子长大的剧情,根本没必要下笔墨。” 陈凯鸽脸色就是一沉,他有点接受不了被冯晓刚这样评价。 然后陈麟风就接口了,“确实是这样,元杂剧《赵氏孤儿》就是把故事重心,放在门客程婴拯救赵氏子上面,后面赵氏子长大然后复仇,就是一笔带过。” “我觉得你当时拍这个故事,要么如元杂剧版本,以程婴的视角展开,详述这段历史。 要么以赵氏子展开,描述他的复仇,程婴的故事,就作为背景。 两段加一块,就有点节奏失衡,前面描写的不够详细,后面又有点儿戏。” 这话一出,其他几人皆点头,是这个理。 “而且《赵氏孤儿》的故事有点老了,为主公的孩子,牺牲自己的孩子,今人是没法理解的。”张一谋难得提点了一句。 “没错,这个故事在现代,天然不利于宣传。 虽然陈导你在程婴交换婴儿的那段,其实做出了符合现代的改编。 但大众因为对‘赵氏孤儿’这个故事本身的印象在那,很多人是不会特意关注你怎么改编的。” 几个导演一顿剖析,把《赵氏孤儿》这部电影失败的原因,明白的讲了出来。 陈凯鸽静静的听完,心里也有些认可。 当然,他面皮薄,是不可能嘴上承认的,也就面对眼前这几位,才能好好听着。 “小陈你的意思我懂了,也就是说,后面我可以从历史中取材,然后找人出剧本?” “嗯。” “那到时候,能请你帮我看看剧本吗?” “嗯……也行,不过我看过之后的剧本,陈导你可别后面又使劲的改啊。” 让他看剧本,其实就是改剧本加名字的另一种说法,此前帮张一谋看剧本,就是这样。 “那不会。” 陈凯鸽不吭声了,他开始想,自己应该选用哪段历史,哪个故事。 然后,他就想到了小陈此前说起的,盛唐由盛转衰。 这个时代,应该可以讲一讲。 张一谋说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,国人都有的盛唐情节,总可以了吧。 陈麟风不知道大陈已经有了想法。 他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,那就是江文,今天出乎意料的沉默。 于是陈麟风问道,“江哥,你今天咋回事,这么安静?” “唉,你不知道,我正在发愁新电影的剧本呢。” 江文叹了口气,少有的露出忧愁。 自从《让子弹飞》之后,就打定主意要拍民国三部曲,新剧本出来之后,他突发奇想,将其拿给没怎么看过电影的人看,结果不出意料的得了个“看不懂”的回答。 冯晓刚甚是奇异,“这怎么学起白居易了,你不一向不在意这个吗?” 江文瞄了他一眼,本不想说,想想在场的都是水平不低的导演,也不怕丢人,遂提了一下。 以前是这样,但《让子弹飞》之后,就有点不一样了。 尤其和小陈在一起聊天次数多了,有句话他深以为然。 “想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思想,最好通过别人能理解的方式来阐述,不能太骄傲。” 尤其小陈以教员举例,言说这位写书,都是用大白话,生怕民众看不懂,你江文何德何能,比教员还骄傲。 这话说出来,让江文心里多少有点变化。 虽然加私货的想法不变,但如能像《让子弹飞》一样,有更多的受众,也是好的。 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,他才发现,如何写的让别人好理解,又不会过于浅显,像是《让子弹飞》那样,也不是件容易事。 冯晓刚听的满脑子问号,“简单讲故事不就得了,考虑这么多的吗?” 第(1/3)页